第一节 让孩子在言语上做到诚信、不欺诈(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xitong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不说欺骗、不真实的话,是修养德行的开始。

“诈与妄,奚可焉”中,“诈”即欺骗,“妄”即不真实,“奚”是文言疑问代词,即怎么。这句话的大意是说,怎么可以说欺骗他人的话和不真实的话呢?通过反问,更加深了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不可以说欺骗他人的话,不可以说不真实的话!

一位母亲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我在家里接到一个找我家先生的电话,由于先生不愿意接听,我就说先生不在家,等我挂掉电话后,儿子就好奇地问我:“妈妈,爸爸明明在家,您为什么说不在家呢?”我解释道:“你爸爸不想接外人的电话,我就只好骗人家了。等你长大了,你自然就会明白的。”

请问,这位母亲的言行给孩子种下了什么种子呢?种下了不诚实的种子,种下了说谎的种子。孩子会认为,说谎是正常的事情,所以他就会理所当然地说谎。孩子经常说谎话,就没有人会相信他了,他又怎么能跟别人交往呢?又怎么能立身处世呢?

还有一位朋友给我讲过一件事:有一位父亲在家接到电话,跟电话那边的人说:“今天还有应酬,就不过去了。”儿子听到后,就问:“爸爸,什么是应酬?”这位父亲回答说:“应酬就是你不想去做事时的借口。”儿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第二天一早,父亲催儿子赶紧吃饭,一会儿要去上学。儿子说了一句让父亲晕倒的话:“我不去上学了,今天有应酬。”

所以,在孩子面前,我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做一个好榜样,一定不可以说欺骗、不真实的话。那么,孩子就会受到良好的熏陶,就会种下诚实守信的种子,自然就不会说欺骗、不真实的话了。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曾经说过,他的一生没有一事不可告人,没有愧对自己,也没有辜负过任何人。一天,司马光的学生刘安世请教他:“人一生要从哪里开始修养自己的德行呢?”司马光说:“其诚乎!吾平生力行之,未尝须臾离也。”刘安世想了三天没想明白,于是向老师请教具体的内容,司马光说:“自不妄语始。”

司马光认为,人一生要从“不妄语”开始修养自己的德行。所谓“不妄语”,就是不说虚妄不实的话,说白了,就是不说谎。所以,我们要时刻勉励孩子,要从不说欺骗、不真实的话开始修养自己的德行。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不要用哄骗的“教育”方式。

哄骗,是我们搪塞孩子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手段。面对孩子的纠缠不休,相信很多父母都会绞尽脑汁想出各种招数去哄骗他,以此来让不听话的孩子乖乖就范。这种哄骗的“教育”方式也许会在短时间内奏效。但是,当孩子知道我们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并不打算真去做时,他就会对我们失去信任感,而且,他会觉得:随便说一说没什么大不了的,说到做不到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慢慢地,孩子便会学会用哄骗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肯定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所以无论面对什么情况,我们一定不要采用哄骗的方式对待孩子,而是要坚持以正面、积极的教育方式,采用说服、鼓励、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让他变得真正听话。如果我们哄骗了孩子,又应该如何处理呢?

我们都听过“曾子杀猪”的故事吧!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孩子哭闹着要跟着去,她就哄骗孩子说:“你在家等我,我回来就杀猪给你吃。”当她回来后,曾子就要去杀猪,她说自己只是随便和孩子说说而已,不是真的要杀猪。但是,曾子却认为,对于一个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孩子而言,如果成人欺骗了他,他就会向成人学习,而且成人说话不算数,他就不会相信成人了,那么成人以后就没有资格教育他了。于是,曾子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

如果我们用了哄骗的方式“教育”孩子,就应该像曾子一样,哪怕要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也不能欺骗孩子。因为,我们的言行举止将会影响到孩子人格、德行的形成。当然,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不采用哄骗的“教育”方式。

面对说谎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面对说谎的孩子,很多父母可能不以为然,觉得孩子年龄还小,认知能力尚未发展成熟,等他长大懂事之后自然就会好了。但是,孩子在小时凡出言,信为先

候就养成的说谎习惯,等到他长大懂事之后,真的就能消失吗?

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小时候养成的说谎习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不见,而且我们一次次地姑息、迁就他,可能会把他一步步推向深渊,使他成为一个满口谎话的人。那么,这样的孩子还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吗?

还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吗?

所以,面对说谎的孩子,我们要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让他认识到自身的过失,并与他一起商量,如果下次遇到了类似的事情,应该用什么办法来代替说谎。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千万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孩子,因为这个方法往往会让孩子因害怕受到惩罚而说更多的谎话。所以,我们应该心平气和而态度坚定地面对说谎的孩子。

当然,我们也应该找到孩子说谎的原因,对症下药,让他改掉说谎的坏毛病。一般来说,有的孩子是模仿身边人的言行而说谎,有的孩子是害怕受到惩罚而说谎。面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法。

当孩子打下不说谎的根基之后,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变通。

听话“谎言”这两个字,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它是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其实,还有一种“谎言”,称为善意的谎言,当谎言的前面加上这个限定词之后,谎言的本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当我们为了他人的幸福而适度地说谎的时候,谎言就变成了善意的话语,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给他人带来希望。如果我们一直坚持所谓的“真实”,可能就会把事情弄糟。所以,当孩子打下了不说谎的根基之后,我们还需要教他学会变通,不要学呆了。有的父母也许会疑惑,哪怕是善意的谎言,它也属于谎言,这不是有碍于诚信吗?

善意的谎言虽然属于谎言的一种,但是也不能说它就一定会有碍于诚信,因为具体问题还需要具体分析。比如,面对一个身患绝症的亲人,我们怎么忍心告诉他真实的病情呢?一般来说,这时候,为了让他对自己有信心,为了让他安心配合医生的治疗,我们就会编一个善意的谎言。那么,谁又能说这有碍于诚信呢?

我们需要告诉孩子的是,善意的谎言是以维护他人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出于替人着想的动机,是建立在内心真诚的基础上的。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说谎,就变成了恶意的谎言,就真的有碍于诚信了。当孩子真正能够活学活用这些智慧的时候,才能让自己和身边人受益。

教子箴言

中国自古就很重视“信”,把“信”当成衡量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而且,“信”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学做一个诚信的人、一个不欺骗他人的人。当孩子在言语上做到了诚信、不欺诈时,他自然就能得到周围人的信任和尊重,和周围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一来,孩子在成长之路上就会遇到很多贵人帮助他、提携他,从而让人生之路走得更轻松、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