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研:网络研修(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xitong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基于博客的新课程“网络支持”平台建立之后,海南省充分利用网络开展网络教研和远程研修活动,探索建立网络研修的保障激励机制和基本模式,以制度和激励机制推动网络研修常规化、日常研修网络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和广泛的影响。www.Pinwenba.com

一、建立网络研修的保障激励机制

2004年秋季,海南省作为首批国家级实验区率先进入高中新课程。由于在办学条件、课程资源、师资队伍、专业支持等方面的先天不足,海南省在新课程实验的准备阶段就开始谋划应对之策,把网络技术在新课程中的科学运用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突破课改难点,创造性地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为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海南省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建立网络研修等方面的保障激励机制:

(一)争取网络教研经费支持

海南省早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就曾经在全省启动了教研网络技术平台的建设,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的前身之一、当时的海南省教育厅教研室出资为各市县教研室配备了电脑和上网条件。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经费支撑,网络教研迟迟没有形成气候,有关设想没有变成现实。

新课程实验后,薄弱的教研力量使海南省对网络教研的期待更加强烈,开始对外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和风险投资者。与高中新课程的准备和启动工作几乎同时,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与北京今日园丁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达成了合作创建教研网站的协议,由公司投资经费,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投入人力资本、提供技术支持、探索网络教研模式。在2004—2007年约三年的时间里,共投入近200万元,形成了以博客平台为基本技术支撑的“区域教研网、学科(专业)教研网、成长博客网”等新课程实施的三大网络支持体系,并成功地破解了新课程一个又一个实施难点,使海南省在新课程实施和专业支持的多个方面受到教育部和国内同行的关注:形成了“以校为本、区域协作、网络支持、研训一体”的新型教研体制和模式,在全国率先利用博客平台开展了网络教研和远程研修的探索,解决了对新课程的有效专业支持问题;创立了网络建构式评价制度和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制度,使高中新课程最难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两门课程成为海南省新课程实施的亮点。这些都得到了教育部的肯定和推广,并要求海南省以省政府名义上报了相关的经验材料。

然而,由于教研网站是一种公益性网站,投资者无法从中获得必要的回报,尽管海南省的网络教研本身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投资者对网站的风险投资却于2007年突然中止。好在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未雨绸缪,在这一品牌得到各方面肯定的同时,就向省财政申报了网络教研专项经费,并得到了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财政厅和海南省政府有关领导的支持和扶持,从2008年起,海南省财政连续三年共投入网络资源建设与网络教研专项经费165万元,另外投入新课程远程研修资源建设经费150万元(主要用于委托开发远程研修课程资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建设专项经费98万元,并将把有关项目列入经常性项目给予持续不断的支持。这就为海南省今后持续推进这项工作提供了基本的经费保障。

(二)建立网络教研相关制度

为了持续推动网络教研工作,海南省非常重视相关制度建设,及时将网络教研探索的一些经验成果转化为相对稳定的制度。

在2004年秋季开通网站,进行网络教研探索的基础上,2005年初,海南省就出台了《海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在“提高教研信息化水平,探索数字化教研新路”有关部分,对全省教研机构和教研工作者提出了三条具体要求:

(1)全省教研系统和中小学要充分利用好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合作建设的网络教研平台和学校的校园网,开展数字化教研探索,努力突破海南省教研力量不足和课程资源匮乏的瓶颈,提高教研效益;

(2)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要制订好《全省中小学教研的网络支持计划》,通过教学信息的提前发布、网上论坛、开放评选、网上调研、专家咨询、在线辅导、典型推介、资源积聚、跟进管理等多种方式,组织好上下协调的网上教研互动交流和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资源效益,放大教研功效,为全省中小学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协作提供技术支持;

(3)要建设和利用好师生成长博客网站,在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专家、教师、学生之间搭建起跨时空沟通的平台,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及时了解需求,及时提供帮助,及时解决问题,开辟师生主动参与课程和学校管理的渠道,促进民主平等、自主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

2004年10月,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就组织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制度的探索,下发了《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制度探索的通知》,要求各高中学校每学期将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环节材料及时呈现在网站上,形成电子档案,作为该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证材料,有关区域将这门课程的考评结果与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挂钩,促使学校抓好这一难点课程的实施。实践表明,这一做法很好地解决了这门课程的过程评价、专业指导教师不足和评价诚信等相关难题,确保了课程评价的全面、客观、准确、公平、真实、有效。2008年初,海南省在总结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正式下发了《海南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方案》,将几年来探索的经验制度化,极大地推动了海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从2006年开始,海南省致力于推动网络教研常规化、常规教研网络化,要求各学科教研要做到:

(1)通知、通报一律上网;

(2)提供同步教学资源:教案、同步练习等;

(3)及时反映教研活动、听课和评课意见;

(4)开辟网上专题研讨(在线),每月一次;

(5)及时回应师生问题——“有问必答”;

(6)所有周工作计划放在内网上;

(7)每个学科建立网络教研的基本队伍;

……

这些制度对推动海南省网络教研常规化、常规教研网络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上述工作为基础,海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人事劳动保障厅、财政厅和教育厅于2009年3月4日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海南省教研队伍建设的意见》(琼教〔2009〕12号),明确要求:“省、市县教学研究机构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研条件,改进教研方式,尽快建立教研网站,并督促、帮助、指导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建立教研网站。”这意味着网络教研已经成为政府行为必须保障的一种基本教研方式。

(三)建立网络教研激励机制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制度,通过校本研训建立学校自主解决问题的机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2004年秋季以来,海南省初步建立了全省区域教研网络,海南省教研网与市县的区域群组、学校和师生群组相连接,形成一个具有树状结构且各具特色的群组网络。网络建立之后,我们对省级教研员和各市县、学校、教师都提出了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教研和交流活动的要求,比如:要求教研员要把现场教研与网络教研有机结合,遇到难题首先想到能否利用网络破解;对师生提出的问题与困惑要做到“有问必答”,对比较集中的问题要通过提炼后组织“每月话题”或“在线研讨”,邀请专家参与在线指导;参加学术会议、组织教研活动或获得相关资源之后要通过网络与广大教师分享经验和体会,等等。

同时,我们采取了一定的激励机制,对学科网络教研和区域网络教研组织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对表现突出的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初期的“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网络教研评价标准”包括:

第一大项:学科博客网站建设评价

(1)栏目评价。是否设计合理、界面友好、基本栏目利用率高、服务程度高、有特色或品牌栏目。

基本栏目:同步资源(备课)、课程教材、答疑解难、典型推介、教研专题(课题、话题和教研专题)、考试评价、公告栏。

(2)参与度评价。以全院为参照系,将文章数、评论数、访问量等各类数据分别排序。

(3)参与水平评价。以全院为参照系,将教研员原创文章、网站原创、网站文章被引用推荐等数据分别排序,评价标准与参与度的标准相同。

(4)与教研组织结合的网站管理团队和管理机制评价。是否建立了网站管理团队、落实了团队人员的工作任务、形成了机制和凝聚力、开发了网络教研基地校或样本校。

第二大项:网络内容和活动水平评价

评价项目(注“*”号的为必备内容):

(1)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网络活动月报表(*);

(2)当月教研活动预告(或通知)上网(*);

(3)项目活动与校本教研的互动信息;

(4)有网上专题或其他形式的在线讨论交流(*);

(5)组织网上评价(评选)活动;

(6)教研员的听课实录(*);

(7)同步且覆盖教学单元的教学案例和评析意见(*);

(8)单元或模块的评价方式及测试题目;

(9)教师的教学计划、总结和反思;

(10)能对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指导意见;

(11)能及时回复学校或教师提出的业务问题;

(12)各种培训活动、会议精神和简报及时上网;

(13)学期(学年)对学科教研工作的专题总结;

(14)周工作安排(*);

(15)有实验校或先进集体、人物推荐;

(16)应在网上公布的其他内容。

为完善网络教研评价,提高网络教研评价的信度和效度,鼓励网络教研创新,促进网络技术与教研的有机整合,提高网络教研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促进海南省教研工作的实践探索、自主反思和交流分享,打造学科教研品牌,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和影响力,从2007年开始,海南省在开展量化评价的基础上,尝试开展网络教研质性评价,着重鼓励以下形式的网络教研亮点活动:

(1)教研活动的导向性。教研活动必须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理念,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具有正确导向和引领作用。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