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xitong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随着杨子建发表作品越来越多,南剑一中二千多名同学那些怀疑的声音基本都消失了,剩下的只有佩服和嫉妒。
不过,他们并不怎么喜欢杨子建的作品,他老是写他家乡的文化散文,那些儒家文化、闽学名人都是“过去式”了,很难有代入感。
还好,杨子建吸收《南塘风雨桥》的成功经验,后面一批南塘镇、南剑市文化散文小品增加了一些“心灵鸡汤”,这些鸡汤有段子,更多名言,一小部分来自后世网络摘录,但大多数却来自《增广贤文》、《菜根谭》等古代的心灵名著,再结合山水风物,来探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立业建功,事事要从实地着脚,若少慕声闻,便成伪果;
讲道修德,念念要从虚处立基,若稍计功效,便落尘情。
作人要脱俗,不可存一矫俗之心;应世要随时,不可起一趋时之念。
宁有求全之毁,不可有过情之誉;宁有无妄之灾,不可有非分之福……”
《增广贤文》、《菜根谭》这两本综合了儒道释思想的通俗读物,如语录,如随笔,简炼明隽,兼采雅俗,是传统文化思想的结晶和教人传世之道,对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洞察社会,体验人生,有着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受益于后世信息大爆炸,他拥有极大的阅读量,要知道九十年代初,去图书馆或去新华书店,就会发现,这些传统古典读物不是很多。
因此,很多成年读者产生了一些共鸣,来信与杨子建探讨,至于一中也有少量拥趸,他们专门用一本精美的笔记本,摘抄杨子建散文里面的古代格言,并请杨子建签名。
好吧,杨子建这个刚刚加入市作协、获政府部门认证的“小作家”,终于得到了全校同学的认可,有了固定的粉丝群,不乏可爱女生——当然啦,在保守的九十年代,在南剑一中这个“大军营”里,最不缺的就是严厉的老师和小打报告的班干部,甚至还有舍长楼长充当老师的耳目,他们会瞪着杨子建的一举一动——名气越大,就越要担负道德责任,这就是中国的传统国情。
杨子建也没心思和这些十几岁的少女扯淡,一个汪滟一个张瑾不断明争暗斗,就让他头大如斗了,要知道,十四五岁的少女,介于未成年与成年之间,做事总是有些冲动。
比如中午,他去向张瑾请教一道化学题,张瑾为他解答时,圆珠笔故意将详细过程绕来绕去,涂来涂去,最后杨子建明白是明白了,但解题过程居然可以拼成一个英语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