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xitong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上帝强行以光为创造的起点,还说光是美的。
光的性质很特殊,同时具备灵性、物质性。
所以光能在灵界、物质界之间往返,光照亮了物质界。
上帝虽然不在物质中,但借着光,上帝就了解了物质。
上帝的创造,因为光而变得真实。
【自然】上帝赋予光更多的灵性,将第一束光命名为【晨光、晨星、晨曦之子】。
【晨光】这个名字,有联络、祭司、奉命管理、代为沟通的含义。
【自然】上帝选择晨曦之子作为自己的祭司,晨曦之子作为祭司,有多重职责,他要替上帝管理物质界,也要把物质界的美好传达到上帝面前。
上帝认为光是美好的,就修改地、水,增加更重的元素,将尘埃和水混杂的星云压缩成球,又拨动这个球,让这个球转动起来。
于是,混沌体地球诞生,那是一个球状的泥水混合物。
光从一个方向来,地球自转,就有了黑夜、白天的概念。
但那个时候,一昼夜的时间,可能是一小会,也可能是很长很长时间。
晨曦之子不是上帝,他虽然美丽尊贵,却能力有限,他无法同时负责所有的工作。
【自然】上帝就创造更多的灵性存在,协助晨曦之子作上帝的祭司。
第一个黑夜和白昼过去,就算是一天。
随后是第二个黑夜,黑夜过去后,上帝继续创造。
【造物主】上帝认为,地、水太沉闷,不够活跃,应当有更活跃的。
于是氮、氧被分离出来,成为气体,气体包围在大地的外面。
又有一些水从大地上被取走,放到大气的上方,成为云彩。
上帝称空气为天。
在创造空气的过程中,上帝发现了一个弊端——光不是万能的。
光能在波、粒之间切换,但光没有创造力。
“我们需要更有活力的仆役。”上帝如此想,也如此做。
【造物主】上帝提出了能量概念,能量带来改变,能量带来创造力。
能量同样不是物质,能量最容易以火焰的形态存在,火焰之子名叫米迦勒(maker),火焰充满力量。
【理然】上帝也为自己创造仆役,祂喜爱风(运动),运动带来联络。第一束风名叫加百列。
米迦勒和加百列也各有从属。
就这样,三位上帝都有了自己的差役,【自然】的差役是晨曦之子,【造物主】的差役是米迦勒,【契约、见证、理性】的差役是加百列。
晨曦之子、米迦勒、加百列被任命为天使长。上帝将天使视作自己的儿子,天使是上帝之外最早的灵性存在。
这个时候,地、水、光、火、风齐全。
然而上帝不在物质中,火、风也不能算是物质,唯独光有物质属性。
有晚上,有早晨,这是第二日。
第三个白昼到来,上帝决定进一步细化地球结构,更多沉重的元素被创造出来,地球的体积稍微缩小,内核变得更加沉重。
地球的内部结构分化出来,金属也诞生了,岩浆也诞生了。
水因为太轻,被泥土挤出来,地球表面分出来水体、旱地。上帝认为这样很好。
第三个白昼注定是漫长的白昼,也是神的众子参与创造的时候。
在上帝的指挥下,天使像雷霆一样落在地上。他们创造了植物的纪元,先是有机物,然后是孢子生物,地上有了草本植物,也有了树木,有结果子的,有不结果子的。
有晚上,有白昼,这是第三日。
这时候,天使在地上走来走去,随心所欲的做事,他们搅动云层,把雷霆劈在地上。
天使们创造,抹除,修改,尽都随心所欲。
上帝还没计划到天使的住处。
又到了白昼,上帝认为物质界的部分物质存在很美很好,不能让天使在其中胡闹,就决定打发天使离开地球。
首先,要把天使和地球分开,不让天使在地球上担任重要使命。
上帝就从地球上选取一小部分物质——氢气,将氢气的数量增多,聚集成大火球。
这个大火球就是太阳。
那时候太阳绕着地球转,因为没有第三个光体,而上帝看重地球,不看重太阳。
太阳照到的地方是白昼,没有太阳的地方是黑夜。上帝又创造了月亮,让月亮掌管黑夜。
太阳、月亮是地球的变频空调和钟表,负责为地球控温、报时。
时间、节气、岁月、潮汐……在这个时候正式诞生。
但时间、节气、岁月尚没有重大意义,因为只有上帝关心时间,在上帝眼中,一日或有24小时,一日或有千千万万年。
创造了太阳之后,上帝随意把太阳复制了许多,洒在地球周围的远处,众天使们都分配了一颗恒星,恒星是他们的家。
从重量、能量的角度来看,地球只是宇宙中微小的一颗行星,如此的微不足道。
但无论从信息量、重要性、诞生顺序、美的角度来看,地球才是最重要的,是核心。
地球包含的信息,可以衍生出一切恒星、行星、卫星;反之则不成立。
当上帝把视线放在地球上的时候,谁能否认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呢,无论是从信息量,还是从美学的角度。
当神的众子都向地球瞩目,羡慕地球的宝贵时,谁能说地球绕着太阳和星辰转呢。不是日月星辰围着地球转吗?
恒星与地球,就仿佛人民与公仆,名义上人民比公仆更重更大更多,名义上公仆围着人民转,实际上人民不是要紧跟公仆的步伐吗?
“好吧,我承认,这个主播脑洞很大,竟然把天文物理学和宗教糅合到一起啦。但是,这是思想的自由,不是吗。”两个小时的直播,章鱼妹始终沉默,在直播结束时,她落寞的说道。
对于这个结果,量子团队早有设想,但真正见到,还是让人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