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xitong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众所周知,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最危险的时候,就是雷曼公司突然宣布破产的时候,随之而来产生的资金运作体系的中断,导致非常多的需要依赖短期商业票据作为资金往来和发放工资的中小型企业无法结款和发放工资,这一方面使得大量还能运作的企业濒临违约破产,另一方面也使得不少企业,或者说资本家借机解雇了相当多的劳动人口。
纯粹理性的去分析,就可以发现从小布什政府开始,到后来的新总统所支持的资金救市计划,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阻止更大规模的破产潮和解雇潮的出现。
当然,由于很多人并没有被解雇,很多企业并没有破产,但是却使得市面出现萧条迹象,也就是使得很多人的生活水平下降了,所以这就使很多人认为,美元救市计划,只是用于拯救导致他们生活出现危机的银行业的计划,联邦政府根本不关心普通人的生死。
记住,这是用毫无感情的冰冷的逻辑去分析后得出的结果,而在这样的分析体系中,民众的生活品质,或者说幸福指数之类的人文关测量,必须完全被刨除。
简单的说,就是把人当成纯粹的数字去考虑,就像战争中高级军官只考虑战线应该维持到哪里一样。
而整个链条的断裂,自然也会影响到全球经济,其中,和美国双边贸易逐年增长的中国,显然也受到了波及,根据一些不完全的统计,光是在经济危机的最初两年内,中国将会失去一千万的就业岗位。
当然,至于说每次救市资金都被银行的董事会和CEO以及高管抽走了相当多的一部分作为分红,则是另一回事。不过最起码,IRS通过抽取每次分红的税金,为美国截留了不少额外资金,至于说资金压力转嫁给谁,总统和国会都对此取得了共识了……
总的来说……好吧,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为了维护世界经济体系不至全部瘫痪,美国的救市计划,还是比较负责任的。
做为人口众多,国内市场有巨大潜力的中国来说,这次金融危机则更像是一个经济模式转向的好机会。
但是谁都明白,自从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经济方向和国际经济捆绑太深,这种被动式的转向,确实困难重重。
当然,虽然此前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比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但是其结果是使得中国经济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捆绑了,毕竟在2001年之后,美国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但当这个发动机因为烧了标号不正确的汽油,开始出现喘震,乃至停机危险的时候,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
在菲碧看来,如果中国人此时不顾世界经济的死活,开始全面地转向内需型经济,那么世界经济将会进一步地滑入深渊,当然,结果很可能会产生难以预料的事情,比如,战争,这显然是中国人不愿意看到的——或许他们愿意看到,但是却无法接受会被波及的结果。
可以说,中国人对于美国的救市计划,同样会支持的,但是,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美国这一届政府,必须表现出比前一届政府更加合作的态度,毕竟超发美元用于救市,显然会让中国经济调整面临更大的压力。
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示好,尤其是传媒行业,已经出现了“停止大量报道中国的负面新闻”的迹象,当然,这里说的是停止大量报道,而不是完全不报道,毕竟民众还是很喜欢看到中国的负面信息的,这会让美国人感到:嗯,美国还是那么好。
另一方面,就像之前说的那样,菲碧拍摄的三国题材的电影,本来是很难在美国的影院上影的,但是在政治需要的情况下,美国人忽然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有既符合美国价值观,又同时算是褒扬中国的影视作品,有的话也是那些很老的作品,这就使得菲碧的电影进入了宣传计划的第一序列,所以,她的电影才会还无障碍地获得了2000块荧幕的初期播放协议。
当然,随着菲碧暗中操纵互联网影评,在初期对自己的电影百般谩骂,连带着也疯狂骂中国,这使得美国高层十分紧张,一方面赶紧让本来不必出声的很多大牌影评人为菲碧的电影说好话,顺带为中国说好话,另一方面又增加了1500块荧幕来播放菲碧的电影……
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初出茅庐、名不经传的新人导演,能够获得这么多上映数,真的应该含笑九泉……呃,应该是欣喜若狂了。
至于说菲碧的电影中为什么会有体现美国价值观的部分,很简单,因为四喜和六小姐,都是投身于保护家园不受侵犯的抵抗运动中了,就像《爱国者》那样,只不过不一样的是,四喜为了阻挡追赶六小姐的游牧民族入侵者,死了……不过这在菲碧引导的互联网影评中,就被称之为,光是女人是无法保护家园的,还需要男人。
于是,在美国这边,电影中本来被认为是保护家园的中坚力量和英雄的赵云,被骂了个狗血临头,大有“做人不能太赵云”的味道。
为什么赵云被这么骂?因为赵云为了理想,投奔刘皇叔去了啊,所以保卫家园的事,就留给没受过训练的家乡人民了。
而在中国,人们还是很喜欢赵云的,这就使得美国人认为,至少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来,中国人虽然也有保卫家园的英雄,但是他们没有我们美国人做的好。
其实在很多观众看来,四喜这个角色是不必死的,但是菲碧却一定要弄死自己,原因只有芭芭拉知道,菲碧是为了给美国人留下这样的评价空间。
没错,菲碧是故意的。
在当今这样一个咨询特别发达的时代,一部电影如果缺乏争论,很容易就会被观众忘到脑后的,这显然违背了她借助电影推动少女时代进入各国市场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