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换俘(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xitong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第一百九十七章:换俘(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陈锋火了,第四十集团军火了,但是日本人却哭了。////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比喻而已,并不是日本人在看完阅兵式之后嚎啕大哭,没那回事。

黒木森等人连夜返回了北平,并且迅速就第四十集团军阅兵式的情况单独向寺内寿一大将做了汇报。在汇报中黒木森对第四十集团军所表现出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表示惊讶,同时也对第四十集团军武器装备之精良表示感慨。最后黒木森给第四十集团军的评价是:“那是一支可怕的军队,他们装备精良,斗志昂扬,而且还有很强的纪律,假以时日,这支支那军队必将是大日本帝国圣战最大的阻挠。”

关于第四十集团军的战斗力,华北方面军乃至于整个日军大本营都有所了解,在特高科的档案室里,这支成军不足一年的支那军队的情报档案足足放了两个大铁柜子,特高科华北分部甚至于还特意抽调出一个科室专门处理第四十集团军的相关事宜。但是任凭他们怎么想象怎么推断都无法判断这支中**队到底有多强大。

反正每次帝国都会低估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整的灰头土脸的,颜面大失。在听完黒木森的汇报,同时也看完间谍偷偷弄回来的阅兵式照片之后,寺内寿一心里一阵发虚。幸好这段时间没有贸然向这支支那军队发动攻击,不然的话后果极其严重。

这倒不是说华北方面军四十多万大军真的怕了第四十集团军,而是说,凭借第四十集团军如此精良的装备以及数量庞大的兵力。方面军即使是有把这支军队彻底歼灭的实力,也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办到的。

要是说以前寺内寿一大将肯定会毫不犹豫地向那支可恶的支那军队发动全面进攻的,但是现在却不行。大本营新制定的作战计划,囊括了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方面军一多半的兵力,所以这个时候最好是不要和第四十集团军这个大刺猬发生冲突,一旦陷入了纠缠之中,必将会影响大本营歼灭支那政府军主力的战略,这个责任他寺内寿一承担不起。

寺内寿一庆幸的同时也感到巨大的压力,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没想到这支可恶的支那军队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发展到了这个地步,完全可以对方面军产生致命的威胁,只是不知道那个可恶的支那将军为何一改常态,竟然主动亮出底牌,他这是想要干什么?

寺内寿一大将确实猜不透陈锋的想法,之前陈锋韬光养晦的策略极其成功,扮猪吃老虎,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不但将名不见经传的兴和保安团发展成为了现如今的第四十集团军,同时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日军折损在他手中少将以上的高级军官的数量就不下五人,普通士兵更不必说。

要是按照正常人的想法,应该会继续实施这种韬光养晦的战术,一次又一次的阴人。就像这次,要不是陈锋自己把獠牙露了出来,恐怕寺内寿一会再一次上当的。

其实陈锋的想法也不复杂,军队就是为了保家卫国,是国家对国家的一种暴力机器,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底牌,是政治、外交的继续、延伸和升级。军队作为暴力机器,其重要任务就是有效地捍卫国家利益,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用得好”,而不是作为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去供人当动物园一样地去参观。然而现在的问题却在于,由于中**队里充斥着大量的地方军阀部队,他们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保存实力,将军队当成了自己敛财夺权的工具,致使诺大个中国的国防力量竟然如纸糊的一般脆弱,在日本人看来,中**队还真就成了动物园里的老虎狮子,已经失去了野性,几棒子就能全部打死。

自古至今,古今中外,阅兵仪式本身就是一种震慑意义的象征,像后世将其作为“和平”的托辞实在是有悖常理。阅兵就是一种赤luo裸的武力展示,就是向敌对国家在秀肌肉。通过阅兵可以鼓舞战士士气,可以提升百姓支持国家战争行为的决心和勇气,可以震慑敌人和对手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才是阅兵的目的。这次第四十集团军举行这次阅兵式就是要让日军看到察哈尔地盘上到底盘着的是一条龙还是一条虫,就是让他们望而却步,停止向察哈尔发动进攻。

陈锋相信有了这次秀肌肉之举,日军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是不敢轻举妄动的。陈锋要给那些大小军阀以及准备投敌叛国的混蛋做个表率,不要藏着掖着,你特么的有实力谁敢动你,你越是表现的猥琐有些人就越要欺负你。即使是你没有那个实力,但是如果你有视死如归的勇气,也没有人敢小觑与你,一味地“忍”,一味地求“和平”,最终得到的只能是战争被动的强加于头。

现在他陈某人就这样做了,就是标杆,以后会有很多像他这样爱国的军人纷纷效仿之,到时候小日本就会看到中国的勇气,更会看到中国的力量。况且他投入了几千万大洋组建了这支军队,那不妨就大胆提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样的铮铮誓言,让日本人看一看中国可欺否。

陈锋的想法寺内寿一肯定是想不到的,不过通过这次阅兵寺内寿一对于第四十集团军这支部队终于放到了一个可以与他直接对话的这么一个层次上来了,这样强大的对手虽然可恶,但是同样也应该得到尊敬。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