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xitong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6)海内外基础教育研讨会(2008年7月);
(7)第一次全国高中学校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暨研讨会(2008年11月);
(8)第一次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研讨会(2008年11月)。
2005年,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曾经3次报道海南省高中课改推进情况,国务委员陈至立就其中两次做出重要批示。2005年4月28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1203期刊载《海南省稳步推进普通高中课改》一文当天,国务委员陈至立就批示:“课改势在必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望结合纲要制订调研,加强跟踪研究和指导,使课改稳步健康推进。”陈至立同志的批示对正在“激情投入、理性操作”高中课改的海南省广大高中教育工作者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2007年1月19日至21日在海南省视察期间,在参观了海南省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听取了关于高中课改工作的汇报后,对海南省的高中课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你们还有很多工作都走在前头,比如说我们的高中课改,全国四个省,其中有一个就是海南,一开始我还不太相信,就选在海南呀?现在看来,你们不仅做了,而且做得很好,都走在前头。教育部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都是拿海南作为试点,海南做了很多的贡献。”他还说:“我们必须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我们课改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这些事情上面,海南也做了很多的工作,感谢你们!在省长面前,我要表扬一下我们教育厅,这方面你们在全国可是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各个学校的领导,从小学、初中、高中整体推进是很好的。”
陈小娅副部长2006年1月23日下午在海南教师座谈会上听取海南省关于课改、网络教研和远程研修工作的汇报之后,对海南省的有关工作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她说:“海南的课改推进很不错,高中课改是第一批,很不容易。成长博客很好。朱慕菊同志跟我说过,你们的网站很好。教师伴随课改在一个很好的载体下成长,这是一个创新。我们多年来都想形成教师培训的内在激励机制,调动和激活每个人的积极性。在开展素质教育调研时,我们发现这还没有转化为每个学校的自觉行为,尚未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涯。但从大家的发言看,海南的成长博客正在改变教师的职业生涯。让教师共同介入网络,相互促进,课改与网络相互推进,这对教师的职业非常重要。我有机会要上你们网站去看一看。今年对于课改和教育信息化都要开专门会议来推进。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要继续探索,搞这个网是正业。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能仅靠行政命令来推动教师培训。”
国务院有关领导和教育部领导的批示与肯定,使海南省教育工作者受到很大的鼓舞。
二、基本经验
回顾总结过去几年的高中课改工作,海南省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基本经验这里表述的10条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基本经验与本书提炼的区域课改10项核心经验虽然表述不完全相同,但大部分一致。著者在提炼“区域课改10项核心经验”时,希望更能触及区域课改经验的本质与核心。是:
(一)强化政府行为
新课程实施中加强领导的必要性随着实验的深化日益凸显,为此,海南省先后两次升格课改领导小组,组长先由副厅长担任,后改由厅长担任,再改由主管副省长担任,成员单位也由单纯的教育系统扩展到有编办、人事、财政、发改、宣传等部门参加,对课改的领导不断加强,政府行为也越来越明显。同时,政府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校舍、理科实验室、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网络平台等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强。这些,都为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坚持科学决策
海南省凡是涉及课改的重大事项,都坚持组织专家开展先行研究和科学论证,并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然后做出决策。我们把这种做法叫做“专家先行:项目研究先于课改实验”。比如,新高考方案的研究就经历了以下基本程序:项目组研究;课改专家组审议和论证;课改办和教育厅党组审核;面向基层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征求意见;请省内外专家论证;省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并报教育部批准。科学决策是海南省高中课改平稳推进的基本保障机制。
(三)做好宣传培训
一方面,海南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如项目研究、培训、新闻通气会、课改工作会等)和各种宣传形式(如宣传标语、报纸、广播、电视、墙报、新生入学教育、家长会、家访等)进行充分动员,广泛宣传,努力为新课程推进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海南省一直坚持做好高中课程管理者和教师队伍的省级全员免费培训(包括通识培训、学科岗前培训与跟进培训等)和各种专题培训,不断提升他们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四)实施分类指导
海南省对全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学校,从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管理水平的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在选修课开设、选课走班条件、教师培训和任课要求、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校本教研、学生评价、校园环境等方面分三类提出不同要求。比如,在选修课开设方面,对一、二、三类学校分别要求开设出选修模块的80%、60%、40%。
(五)依法规范管理
对于学校依法实施新课程,海南省提出了“五要五不准”要求(参见本章“实施”部分),为确保这些要求落实,海南省对课程改革率先开展了省级专项督导检查,纠正了新课程实施中的不规范行为,及时通报了督导检查情况。借助全省教研网络,海南省要求各校将实施新课程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及其评价工作的情况都实时呈现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海南省课改办通过网络对各校课程实施和评价情况进行指导和监控。几年来,海南省实施这种网络建构式评价制度,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先行实验区域的常态化实施。高中生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已开发完成,并于2010年秋季全面投入运行。促进高中新课程规范实施的网络评价监控体系也正在紧张研制之中。
(六)共建共享资源
海南省利用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一方面引导学科中心组教师及时上传与教学同步的教学设计和视频资源,供一线教师自主选择;另一方面引导广大教师充分利用同一资源平台进行备课。这一做法有效破解了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对课程正常开设的制约,在全国率先全面开设通用技术课程,为这门课程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地位的牢固确立,做出了海南省独特的贡献。
(七)创新教研模式
为破解海南省专业支持力量严重不足的难题,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以校为本、区域协作、网络支持、研训一体”的教研新模式,特别是借助网络,率先开启网络教研的建网、建模、建队、建库工作,充分发挥博客的助教、助研、助学、助管功能,引导教师自我反思和对话交流,邀请专家提供专业支持,并使教研与培训融为一体,走向校本、走向全员、走向自主、走向教学现场、走向低成本高效益,化解了海南省专业支持力量严重不足的难题,促进了全省高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科学实施新课程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八)样本率先垂范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实验课题,按照“样本先试:样本实验先于推广”的思路,要求样本校先做、先试,在取得比较成熟的经验后再进行推广。各样本校带头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在排课选课、学分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和通用技术课程开设、课程资源及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基于网络的校本教研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开展先行探索性实验,并在一年一度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会议上充分交流。在样本校取得经验后,我们帮助学校总结提升,把成熟的经验制作成项目推广书,再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学校存在的实际差异,采取以点带面的推进策略,大面积推广样本校的经验,2009年共评出9所学校6大类15个项目作为海南省结对推广项目,直接带动了40所学校的实验工作。
(九)抓常规,促创新
为把新课程实验中形成的比较成熟的经验转化为新的教学常规,推动高中新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我们研制并由海南省教育厅于2008年初下发了有关教学常规、校本研训、有效教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建构式评价等方面的文件,进一步规范了课程实施和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的行为,促进了有效教学。与此同时,海南省还于2008年组织开展了首次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2010年又组织开展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奖评选,鼓励教师改革创新,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
(十)考评调控引导
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是推进课改的关键环节。我们按照“整合力量:关键环节合力攻坚”的思路,先后成立了专门的高中评价改革研究项目组、高考高招改革研究项目组和综合素质评价研究项目组,对考试评价问题进行持续的研究和探索。一方面,我们引导学校实施全过程管理和调控,积极探索和创建校本评价制度,开展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探索;另一方面,海南省创建“基础会考”制度,既减少了会考科目,又确保了课程的全面开设和学生的均衡发展。以此为基础,本着稳步推进、有所作为的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制订了“3+3+基础会考+综合素质评价”的高校招生考试方案,对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发挥了正面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三、存在问题
海南省高中课改工作在取得初步成效和经验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些地方对课改工作重视支持不够,视课改为一般性业务工作,政府行为不到位,支持保障不力。有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抓课改措施不力,工作松懈,课程管理能力偏弱,对课改工作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调控,致使一些高中学校缺乏规范实施新课程的动力,有些本来已经取得成功经验的做法也难以持续。
(2)有些管理者和教师思想观念方面转变不大。有些地方的干部、教师、学校领导,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变化,对课改认识不够,把课改看成可有可无,有的说一套,做一套,“穿新鞋走老路”,被动应付,不求所为,不求创新。有的地方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只看考试成绩,过于偏颇。
(3)条件性资源仍然缺乏。各地普遍存在校舍不足、班额偏大,实验室、图书资料和综合实践基地缺乏等情况。比如,海南省普通高中2009年秋季平均班额为57.59人,大班和超大班占总班数的比例为64.78%(其中56—65人的大班占41.07%,66人以上的超大班占23.71%),55人以下的班级仅占35.22%。此外,师资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也尚未根本改变,极大地制约着课改推进的速度和质量。
(4)基础教育专业支持力量薄弱。作为课程改革指导主体的各级教研机构,长期缺编,海南省教研人员数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用于专业支持的业务经费也严重不足,有的甚至难以正常开展工作。
(5)课改工作整体发展不平衡,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乃至学科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经费窘迫、办学条件薄弱、资源匮乏、教师素质偏低、缺乏专业支持等问题在农村更加凸显。
(6)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一些学校在整合教学内容、按规定课时完成模块教学任务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就整体而言,部分学科尚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课程标准确定的目标要求。
四、课改展望
面对存在的问题和新的形势,需要海南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并切实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把高中课改引向纵深。
1、夯实基础
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领域,加大全省各级财政的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切实改善办学条件,着力解决中学校舍、实验设施设备、实践基地不足等问题,充分发挥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夯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础。
2、强化保障
适时充实课程改革的领导机构,切实加强政府对课改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支持和宣传推广力度;增加专项投入,确保新课程推进所需经费;充分整合大专院校、教科研和培训机构力量,加大省和各市县研训基地建设力度,切实加强对课程改革的专业支持,科学实施新课程;加强教育教学和课改工作的专项督导评估,坚持依法实施新课程的“五要五不准”要求,引导学校规范实施新课程,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关注内涵式发展和提高质量上来。
3、突出重点
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抓教育工作的重点,按有关编制标准配足教师,优化结构,充实骨干;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考核和绩效评价,形成教育教学工作激励机制;抓实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和全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师德和专业化水平,努力推动教师职业生活方式的转变。
4、扩大亮点
按照“巩固、发展、深化、提高”的思路,全面系统地总结海南省课改经验并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特别要总结和不断完善在高中课改推进、难点课程开设、网络研修,以及运用网络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使海南省的特色更特,亮点更亮。
5、突破难点
切实加强薄弱环节,坚持分类指导、对口帮扶,全面带动民族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课改工作;充分运用网络平台,探索解决综合素质评价实施难、取信难、应用难等问题;改进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提高监控水平,按照“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既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引导新课程的实施始终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经验:依法科学实施创建学校特色2核心直击:抓住课改机遇,依法科学实施新课程,在实验中探索特色发展之路,把难点做亮,亮点做常,常规抓实,是普通高中学校实行多样化发展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