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脱缰的野马(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xitong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陛下……”

张皇后此时是欲哭无泪。

“陛下平时对我言听计从,可自从那个张周出现,一切都变了,可偏偏还不能做什么……什么都是天意、天机的,这上哪说理去?”

张皇后现在心里是恨死了张周。

但回过头一想,这事好像还怪不了张周,因为张周不过是个传达天意的方士而已。

难道把张周给按下去,天意就能改变了?

……

……

奉天殿午朝。

君臣简单的礼数之后,朱祐樘也不废话,当即便让戴义将目前西北的局势公之于众。

“……虽然鞑靼在过去数日内,在九边各处的袭扰不断,甚至在辽东等处有朵颜部人马大肆出兵的征召,但直到昨日午后,方有夜不收于偏头关以北数十里外,发现有鞑靼万骑以上的队伍出没,随后偏头关各处土堡戒严……”

“……刚获取的消息,鞑靼已在昨日入夜之前,对偏头关行袭扰之事,以火炮等做叩关之举,沿偏头关南北十余处土堡皆被毁,若鞑靼脚步不停,或在今明两日将偏头关合围……”

戴义的消息,让在场的大臣听了之后很是心惊。

哪怕是先前鞑靼人重新进入河套地区,也没有今时今日这么来势汹汹。

工部尚书徐贯问道:“如今才是二月中,鞑靼莫非是要寇关而入?此举似是不合情理。”

鞑靼人一向都是保持攻势,大明保持守势。

本身这没毛病。

但鞑靼人倾巢而出,还做出攻打偏头关的举动,则在很多大臣看来,就有点不同寻常。

马文升走出来道:“此乃狄夷在正统年间所惯用的伎俩。”

徐贯看过去,他没听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马文升解释道:“狄夷此举并非为强行攻取城关,而在威慑,若我偏头关之地守军兵马不足,则会借机撤兵于他处,而狄夷则可不费力攻取城关,并将城关毁去,而后再以此为凭靠,袭扰我关内各重镇。到时将会无险可守……”

作为兵部尚书,马文升是懂行的。

鞑靼骑兵要攻打偏头关,是不需要做死战的,只要摆出强攻的架势,大明朝的军队十有八九是会撂挑子跑路的,等鞑靼人进来抢掠一番,撤走之后,大明的军队再把已被毁的城关给占领,重新建造城关。

在场大臣听了之后,心里都不是个滋味。

朱祐樘面色也有不善,他朗声道:“那是以前,或是西北并无防备,或有此疑虑。但从头年年关将近时,西北已做防备,怎还会如此呢?”

在场大臣一听,都品出味道来。

很多人也不解,想想还真是,皇帝居然提前洞悉了鞑靼人的动向,提前派人去西北布局了?

先前传闻王越去了西北……那岂不是……老王他有用武之地了?

但好像老王去错地方了吧?

礼部左侍郎张升道:“陛下,如今应赶紧调拨大同、宣府两镇兵马,驰援偏头关所,并调兵部左侍郎王越往偏头关去。”

这提议,简直太符合在场大臣的预期了。

朱祐樘道:“不必麻烦,王越人就在偏头关内,已备战月余,而有关鞑靼人动向的奏报,便是他亲自上奏的!”

“啊?!”

在场大臣多数人都只知道王越人在西北,并不知道王越就在偏头关。

皇帝为了隐瞒王越在偏头关的消息,甚至不惜在先前朝议时,对大臣做了隐瞒。

而现在……

等于说所有大臣跟鞑靼人一样被揭开了谜底……

大明唯一能上得了台面的名将王越,居然就守株待兔一般等到了鞑靼人送上门?

户部尚书周经急忙出来道:“陛下,西北用兵当谨慎为上。”

“臣附议。”

兵部右侍郎王宗彝急忙走出来举起笏板道。

朱祐樘本来还正觉得扬眉吐气,通过听张周的,把王越安排到了对的地方,谁知道还没等高兴一会,这边周经和王宗彝便联手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朱祐樘皱眉道:“何为用兵谨慎?你们的意思是,就算王卿家人在偏头关,也不让他接战是吗?”

皇帝到底是熟悉这群人尿性的。

在文官看来,西北最好什么事都别发生,就算王越人在偏头关,最好是靠王越的威望把敌人吓跑,这样皆大欢喜,也不希望王越带兵跟鞑靼人真刀真枪干一仗。

在场大臣没正面回答皇帝这个问题的。

就算是周经和王宗彝,他们虽然就是皇帝所说的意思,但这种事……好劝不好说。

明着说我大明边军应该是有战而不接,有贼寇犯境而不打,始终是丢大明脸面的事……

剩下的,靠陛下您自己慢慢体会去吧!

朱祐樘道:“诸位卿家莫非都认为,朕应该下旨给王越,让他在偏头关固守不出,等鞑靼人撤走之后再做调度吗?”

还是没人应答。

朱祐樘这次也不等别人主动说什么,而是望着马文升道:“马尚书,你的意见呢?”

这种时候,还是问问目前朝中最懂兵的人,甚至可以说跟王越不相上下的人。

马文升当然明白,皇帝是想让他站在主动交战这一边的。

但马文升最初同意让王越去西北,跟皇帝已约法,不能让王越主动出兵……虽然现在出兵也只是被动的交战,但仍旧不符合马文升的预期。

“回陛下,如今况且不论狄夷是否有交兵之意,单就偏头关周边官军,以及各处可调动增援的兵马之数,都需时日合理调配,此时轻言接战交锋为时尚早。”

马文升的意思,还要等等看。

谢迁则站在原地笑呵呵道:“以王威宁立功之心切,恐怕是等不起了吧?”

虽然谢迁是用调侃的语气说出这番话。

但他近乎是说出个最符合实际情况的“道理”。

换了别人镇守在偏头关,或者是换了十年前的王越,这一仗都可以合理调配,朝廷的政令也能得到执行……

但现在的王越,出兵之心切无人能比。

谢迁就差说。

你们在这里瞎逼逼有个鸟用?就好像你们说的,王威宁能听进去一样!

王威宁好不容易逮着机会,估计老命都能拼上去,礼节性告诉你们现在的情况,还真指望能把他这只脱缰的野马给拉住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