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人情世故(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xitong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第172章人情世故

太子府。

朱红门上刻有越王府的匾额已换成了太子府。

所有家丁和丫环一个个喜气洋洋。

李贞在甘露殿大放异彩,骂死褚遂良,气昏高士廉,让长孙无忌束手无策。

更重要的是,李贞竟然在大殿之上,一口气作出了上百首流传后世的诗篇,这样的本事,根本就是旷古烁今,亘古未有。

满城都在传抄着太子的诗篇,引得洛阳纸贵。

甚至有人说,李贞是古往今来排第一的大才子,大文豪。

一时之间,李贞风头无二,成为这大唐目前最风光的人。

不过与外界的风头无二相比,李贞这一段时间却在家里忙活着种地。

不错,一个太子,亲自在太子府的一处暖房之中弄了几十个陶制花盆,里面放满了土,不少绿绿的幼苗从土里拱了出来。

李贞对这些小苗精心的伺候,每天浇水,除草,施肥,看着小苗一点点长大,李贞的心里乐开了花儿。

“太子殿下,你为什么要种这些花苗啊?”尼娜问。

“这里面可不是花苗,都是宝贝。”李贞摇了摇头说。

“那这是什么啊?”尼娜不解的问。

李贞嘿嘿一笑,口中说道:“这是番薯。”

“番薯?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啊。”

李贞心说,听说过才见了鬼!

番薯原产地是美洲,明朝万历年间才由西班牙人带入华夏,现在是大唐,离番薯引进大唐还有近千年的时间,尼娜自然是不会听说过的。

就这些番薯,还是上一次做任务,系统奖励给李贞的。

当李贞看到奖番薯之后大喜过望。

番薯耐旱、耐酸碱,适应性强,绝大部分的土地都可以种植,而且产量极高。

粮食的产量是制约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但人口增长的数量超过了粮食的供应,那么社会就会变得动荡不安。

比如明朝末年,有一亿人口,但因为天灾人祸,又赶上长达70年的小冰河期,日照时间短,粮食产量不足。

老百姓吃不饱,自然掀杆而起,于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造反,最终灭掉了明朝。

百到了清朝后期,华夏的人口一下子增加到了四亿人,却没有出现持久的造反,哪怕是太平天国,也不过十几年时间,其重要原因不是番薯的大量种植和食用。

因为番薯产量高,淀粉含量大,味道也好,能让人吃饱肚子,所以也就没有了大规模

当时,现在这个时候,只有李贞知道番薯的重要作用,其余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小小的番薯,将会带给大唐多大的变化。

李贞就想着,自己在温室里种值番薯,等到了春夏之交,这第一批的番薯将进入成熟期,就可以批量种植了,到时候整个长安城就都可以吃到番薯。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