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新世界集团第二次会议(1/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xitong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新世界人民广播电台,新世界人民广播电台,现在开始播音。”王莺现在学的一口纯正普通话。</p>

她果然是天生的有语言天赋,和秦牧学习没多久,她口音里曾经的家乡味一点也没有了。秦牧有时候听着广播,都觉得自己穿越时空,又回到了后世——王莺就是国家级播音员水平。</p>

真是草莽之间,藏龙卧虎。</p>

现在广播电台最受欢迎的播音员有两个。男的是秦牧,女的正是王莺。</p>

“今天,新世界集团第二次大会正式在微山湖召开,出席会议的人员有……”</p>

每天听广播,已经成了根据地百姓的固定节目。这比工人上班还准时。工人有时候因为一些原因会迟到,但是百姓们收听广播绝不会错过一秒。</p>

他们不知道“新世界集团”是干什么,“第二次大会”又是讲什么,但是这些不重要。秦牧只是要求自己治下的百姓能有一个概念——这片土地上是谁在主事。</p>

这一次大会比第一次大会更加重要。第一次大会时候,大家对工业和农业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还没有每件事都展现在眼前。</p>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如今微山湖的工业中心已经成形,一幢幢厂房,一座座烟囱,还有那高大的钢铁高炉,都清晰的向诸位新世界集团的核心人物传达着明确的意义——未来,就在我们手里。</p>

可是这已经是过去的未来,就是这一切,是上一次会议秦牧提起的。那么以后呢?</p>

现在我们有了如此庞大的实力,每一个人都对推翻大宋有着无比的自信。什么都不看,只要看看那些无穷无尽的钢,就足以砸死一切敌人了。</p>

走到这一步,全是在秦牧的带领下,那么有了现在的基础,我们下一步向何处去?</p>

这是每一个人都关心的问题。</p>

秦牧就要在第二次大会上讲明白这个问题。</p>

这就注定造成了这次大会又变成秦牧的一言堂。大家只是听,他们都渴望得到秦牧的知识,明确今后的路线。</p>

“什么是工业?”秦牧首先提出了问题,然后自问自答:“微山湖的钢铁厂,煤矿场,制造中心,这就是工业了吗?”</p>

这难道不是工业吗?全体人员都陷入了思考。他们本以为这就是工业了。</p>

“不,这不是工业,这只是工业的表象。我们新世纪集团的人,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工业的本质是什么?工业的本质是一种全新的文明。”</p>

文明是什么?</p>

“单纯的说工业文明,不如对照农业文明来说更直观。”秦牧在黑板上写下了“农业文明”四个字:“在我们新世界集团出现之前,以前全天下所有的文明,都可以说是农业文明。文明,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类生活方式。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靠种地耕田在生活,这是一种农耕文明,是农业文明的一种。”</p>

“农耕文明的精神是内敛的。”秦牧写下了这两个字:“方圆百里一块土地,这上面生活的人民按天时播种收割。这块土地能提供给他们生活需要的一切。水,粮食,甚至药物,都在这块土地上。除了有限的一些资源——比如食盐,百姓并不需要从外部获得更多东西。所以他的本质是求诸于内的。”</p>

“可是自春秋以来,就有各种战争,大小国家打来打去。”折美凤立刻就发表了反对意见。</p>

折家姑娘的学问是秦牧的后宫里面最高的。虽然余里衍贵为辽国公主,但是辽国的教育水平比大宋差十万八千里。</p>

对于历史,折家姐妹花了解的最深——她们从小就学这个。</p>

春秋战国打成一锅粥,每个国家都想吞并别人,这明明不符合“内敛”的含义。</p>

“内敛是农业文明的精神,但是内敛并不是说不会对外发生冲突。农耕文明,我可以做个形象的比喻。这就是一棵大树,它的养分来自于脚下这块土地,而他的产出就是满树的果实。可是在这片土地上,有着好多大树,它们在生长过程中,会压迫到彼此的空间。这就需要战争解决。”</p>

以大树比喻农耕文明,这让众人顿时有了一个可视化的场景。</p>

“这些大树,就是春秋战国时候的大小诸侯国,最终他们被秦朝这棵最大的树给占据了全部的空间。自此以后一千多年,我们都是在秦朝这棵大树的地盘上生活。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长城就很明白了。”</p>

秦牧几笔在黑板上画出了东亚大概地形,然后在上面长长的划了一条线。</p>

“这就是长城。”秦牧指着这条线说道:“我们汉族人,自秦始皇以来,一直生活在这条城墙的保护之内。为什么秦始皇这棵大树长到这里就不像外扩张了呢?因为长城之外不适合农耕文明发展。”</p>

“长城以外,是一个高原,我称之为蒙古高原。那里的土地,不适合耕种,所以我们农耕文明不会向那个方向再扩张了。那里只适合养牛放羊,所以那里的人们是另一种生活方式,叫游牧文明,也是农业文明的一种。”</p>

秦牧紧接着几笔画出了中国的简略地形图。</p>

“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主要是依托这几个产粮区,华北平原,江淮流域,珠江地区,以及关中和蜀地。这就是我们一千多年来求诸于内的发展成果。农耕文明的大树,发展到极致,向西被青藏高原阻隔,向北被蒙古高原阻隔,东边是大海,南边是零碎小国,这棵大树最舒适的空间已经被秦始皇打好了基础。”</p>

秦牧不由得对祖先表示了由衷的钦佩。</p>

本章节未完,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