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神木经(2/2)

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xitong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只听远处传来杨阳的声音:“再有五天就是武者考核了,如果我们冷兵系失去一个可能成为武者的名额,否则李青云和宁才成两位教练会伤心的。”

李青云和宁才成在过去四个月里为教导自己呕心沥血,杨阳的确不想让他们伤心。这才是杨阳收手的真正原因。

别人对杨阳好,杨阳自然十倍奉还。

乔霸天趴在地上,屁股下流了一摊尿水,周围的纷纷投来鄙夷的目光。乔霸天虽然恨极杨阳让他丢尽了脸面,但是他也明白杨阳对自己已算仁慈了,刚刚他至少可以让自己伤残甚至致死。

“我和他的差距真不是一点半点啊。看来今年我们冷兵系至少可以诞生两名武者了。”乔巴太难看着他离开的背影,默默的说。

######

一天只有一节兵器理论课,上完这节课杨阳又跳票了。

特种训练场。

杨阳一个人穿着大沙库,赤着上身,手里握着一柄长剑。

剑长四尺,剑面宽约两寸,剑柄上缠绕着极其坚韧的牛筋。银亮的剑身在光的折射下熠熠生辉,锋芒毕露。

“咻~~”

长剑猛的一直刺,如有犀牛下水之势,忽的又一个横批,如西风横扫,一纵一横,变化无常,极其玄妙。因为长剑迅猛,在周围激起一阵狂风。

经过长达一年的潜心理论研究,杨阳也翻遍了江阳光明武馆的图书馆,当然有草泥马的超强扫描记忆功能,杨阳也不过是在图书馆走了几遍就将整个图书管里面所有图书的内容牢记在心,永不忘记。对别人来说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时间,也正是如此,杨阳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实际的修炼上。

在研读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之后,结合前世的武学理念,杨阳的兵器,最终选择了剑。

剑客,也是埋藏在杨阳心底的一个梦想。

而中华武学文明最核心的兵器就是剑,剑被成为兵器之神,有君子之风。历代帝王都喜欢佩剑,以展现帝王尊贵之气,却没听说过哪个帝王佩刀的。

剑以灵活多变,迅捷无比,刚猛无匹著称。这和杨阳练习的内家拳如出一辙,二者可以相互辉映。杨阳做出这个选择,实则是做了详细的考虑。

现在杨阳练剑,主要精细深刻的淬炼一些基本的功底。比如最简单的招式:劈、砍、崩、撩、格、洗、截、刺、搅、压、挂、扫等。

杨阳知道只有将这些最基础的招式练习到炉火纯青之后才能练习剑谱。任何一种剑谱,任何一中神秘的剑招,都是由这十八式排列组合而成。

李青云和宁才成都不主张杨阳练剑谱,一来武馆不主张学员就练习剑谱,希望学员好好的打下基础。二来,也是杨阳找不到什么合适的剑谱来修炼。

杨阳也只好作罢,一有时间便淬炼这些简答的招式,三个月前他就已把这些简单的招式练至炉火纯青,彼此融会贯通,收发自如,一气呵成。

李青云宁才成并不了解杨阳的剑法造诣如此之高,如果知道的话只怕也会给他一本剑谱。

杨阳非常清楚,现在的自己急需要一门剑谱来让自己的剑法融会贯通,发挥出剑法的威力。

奈何剑谱不可得啊,万般无奈之下杨阳只好在三个月前的一个晚上,让草泥马攻破武馆的资料库,翻看其中的剑谱。

武馆资料库有两个,一个是学员资料库,一个是武者资料库。

武者资料库的保密程度太高,草泥马也无法攻破。最后在李青云的私人电脑上找到一本残缺的剑谱——《神木经》。

只可惜神木经只有寥寥十几个字,而且还是李青云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上显示一张有些年代的黄|色羊皮卷,卷首写着《神木经》三个字,之后有一幅图,图下面有一行字:剑如有神,驾临大地;独木成林,森罗万象。

只有一幅图和聊聊十二个字,后面的部分则被什么东西撕裂了。

这显然是一门残缺的极其可怜的剑谱。从这十二个字里面完全看不出什么招法,但是杨阳初读这十二字就感觉到一股君临大地雄霸天下的气势!

一股傲视天地的感觉油然而生,杨阳极为向往这种感觉。

自三个月前就整天照着那副图练剑。

这副图案也非常的简单,就是一把剑倒插在地上,而一个人在剑柄上打坐入定。

这三个月来,有事没事杨阳也学着把剑倒插在地上,然后坐在剑柄上打坐入定,起初非常的困难。因为坐在剑柄上本就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屁股这么大剑柄也就比****大一点,尼玛怎么坐的稳?

再说,就算坐稳了,剑身也会摇摇晃晃……这如何能够打坐入定?

不过随着杨阳练气的境界逐步深入,禅定的功夫也日渐加深,加上对体内气息的调节有很精细准确的控制,在最近半个月的时间,杨阳真的做到了。

他能够在剑柄上打坐。

“哐啷!”

长剑倒插在地上,杨阳纵身一跃上的剑柄,两腿夹着护盘虚空打坐。用双脚抵住剑柄的护盘驶力,屁股虚空坐着。剑刃微微的摇晃,身体要学会跟着反向摇摆,如此能够抵消摇晃的力道。

这很难做到,但杨阳做到了。

就好像高度达到七八百米的摩天大楼,其实站在顶端是可以感觉到大楼存在明显的摇晃,但是这不要紧,因为设计师早就设计了自动反向摆动的结构。大风从南边吹来,大楼便会识别这风力,然后朝北边摆动,如此便能够化解大风的力量,保持大楼的平衡。

如果没有这种技术,人类也根本建不出这么高的大楼。

杨阳深知其中原理,所以才运用的这么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