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www.xitongliuxs.cc,若被浏/览/器/转/码,可退出转/码继续阅读,感谢支持.
感谢“大理国君”“ 阿斐”两位书友的月票!谢谢“书友140227115736312”慷慨的打赏!
ps:这是两章的第一章。
…………………………………………………………………………
小戎俴收,五楘梁辀。游环胁驱,阴靷鋈续。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骐骝是中,騧骊是骖。龙盾之合,鋈以觼軜。言念君子,温其在邑。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俴驷孔群,厹矛鋈錞.蒙伐有苑,虎韔镂膺。交韔二弓,竹闭绲縢。言念君子,载寝载兴。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国风?秦风?小戎》——是一首描叙妻子怀念出征丈夫的先秦诗歌。秦师出征时,家人必往送行,出征之人的妻子当在其中。事后,妻子回忆起当时丈夫出征时的壮观场面,进而联想到丈夫离家后的情景,回味丈夫给她留下的美好形象,希望他建功立业,博得好名声,凯旋归来。
数万人齐齐沉吟诗经的场面壮观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天地间回荡着充满古朴的诗词,似乎缥缈着浓浓的历史气息。
在迎接班胜之师的时候更加应该用诗经中的《小雅?出车》才对,可惜的是吕哲不是诸侯,无法用上那样的礼仪,下面的人挑来挑去只有用《诗经?国风》里面的《小戎》来代替。
此时此刻,《小戎》所代表的含义是,南郡的父老乡亲们翘首以盼,等待出征将士缴获战利品归来。
远处,两支听到吟唱的军队,军官们将前方吟唱诗词的含义大声解释出来后,两支军队同时高声欢呼三声“嘿!嘿!嘿!”,脚下踏步的节奏突然加快起来。
果然还是一支不成熟的军队,不然现在不应该加快脚步。而是应该挑选《诗经》里面的一首《晨风》来呼应才对。
不过话说回来,南郡的军队成军日子不久,军官阶层也是一群没有经过“大将教育”的人,吕哲为了这个迎接班胜之师的场面准备了十来天。出征的将领却是想要准备也有心无力,他们没有博学之士来进行教导。
在战国时代,每一个国家的正规军都会经受几样教育,除了操演、列阵之外学习诗经里面的诗歌也是其一。
军队的将士学习诗歌并不是为了文学素养,华夏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吟诗是一种情操,哪怕大字不识的人听到旁人吟诗也会有莫名的喜悦情绪。在很多时候,军队学习诗经是在练军歌,将近千年的浓厚历史里面,诗经的每一首诗词都有它的含义。
秦军唱了三百余年的《无衣》。吟唱着这首战歌踏过青山和绿水,从西北偏疆迈入关中,从关中踏进巴蜀,从巴蜀攻进南方,直至统一华夏。
包括秦国在内的很多诸侯国。历史比较悠久的基本都有自己的战歌,像是战国七雄中的赵国、魏国、韩国,这三个诸侯国没有属于自己的诗歌,毕竟她们是从晋国中分裂出来的,以至于赵、魏、韩三国在行军或者对阵时总需要从《诗经》里面的《魏风》7篇和《唐风》12篇来挑选,很经常过出现两支交战军队吟唱同一首诗经的情况。
哦,所谓的《魏风》不是战国时期的魏国。那是历史更加久远的一个诸侯国,大概是分封时期的三千多诸侯国之一,后面被晋国吞并。
南郡无大儒,整个欢迎仪式粗糙中有着很多能够被诟病的地方,不过谁在乎呢,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种热闹。
大儒不是儒生。所指的是具有鲁国传承色彩的饱学之士。鲁国在春秋时期一直是周王室的“史官国家”来负责记录历史,后被齐国所灭。大儒在一统之后依然是史官一类的角色,不过负责的大多是祭天、祭拜、犒军、劳军等等的祭奠仪式,总之是变得有那么点四不像。
没有相应的礼仪师是个硬伤,整个欢迎场面就显得有些不符合古风的色彩了。
列阵的四万士卒齐唱《国风?秦风?小戎》完毕就静了下来。站在将台之上的吕哲再次示意号角手和鼓手准备,若是听得懂的人在场,那分明是一首大鼓之音的《战鼓》。(ps:探索见龙卸甲的配乐《战鼓》,酷狗音乐和土豆皆有。另外建议听听那首《见龙卸甲原声音乐之凤鸣山》对于荣誉来说这才是音乐,当下的那些流行乐都是噪音)
有节奏的战鼓声奏响时,初次听到这种音乐的所有人都是愣了一下,随着战鼓和号角的齐奏变得浩瀚和急促时,他们情不自禁地瞪大眼睛看向将台,那里有五十个鼓手扭动着满是汗水的手臂敲击战鼓,将近百名号手排成直列的一排双手抬着号角。
这种从未听过的音乐实在是太带劲了,使人不由自主地绷紧了身躯的肌肉,血液随着沉重战鼓和绵长的号角而变得沸腾。